你的位置:
  • 起名字>
  • 综合分类>
  • 龙凤胎名字>
  • 京姓男孩取名点子:简约大方名字精选
  • 京姓男孩取名点子:简约大方名字精选

    发表时间:2025-11-08 龙凤胎名字

    京姓,虽非大姓,但其姓氏本身发音清晰,字形端正,自带一种沉稳的气度。在为其搭配名字时,更应注重名与姓的整体和谐,追求一种洗练而富有内涵的意境,避免画蛇添足。

    单字名因其简洁,最能凸显这种力量。关键在于选字的声调与意象。如“京澈”,澈字为去声,与京的阴平形成起伏,音韵铿锵,其义为水之清透,寓意心智澄明,品格高洁。“京昂”则更具动态,昂字阳平,调值上扬,有轩昂之姿,充满自信与生命力。qmw98小编在梳理案例时发现,当下单字名正回归潮流,其魅力在于以最少的笔墨,勾勒出最鲜明的个人形象。不妨从典籍中汲取灵感,《楚辞》中的“修”字(京修),或物理学中的“聿”字(京聿),既有文化厚度,又不失现代感。

    双字名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,但核心要义在于避免堆砌,讲究词组的内部逻辑与整体气韵。一种思路是构建动宾或主谓结构的意象,如“京墨”,墨是静态之物,但与京姓相连,仿佛被赋予了灵魂,成了一个动词,寓意书写人生画卷,沉静而有力量。“京寻”则带有探索的动态,谦和而坚定。另一种思路是采用并列结构的优质词汇,如“京云程”,直接取自成语“云程发轫”,寓意万里鹏程,开局远大,格局开阔。

    在创新层面,可以突破传统用字的束缚,引入一些自然科学或哲学范畴的词汇。例如,“京枢”,枢为枢纽、关键,名字即定位,暗示其核心地位与决策力。“京芮”,芮字本指草木初生之貌,充满生机,清新且不俗。qmw98小编认为,这种命名方式跳脱了过度使用的“浩、轩、宇”等字,更能彰显个性与前瞻性。

    音律是名字的灵魂,尤其对于京姓。理想的组合是平仄相间,如“阴平-上声-阳平”(京景然),或“阴平-阳平-去声”(京辰望),读来抑扬顿挫,富有音乐美感。反之,若皆为平声,如“京一飞”,则略显平淡;若皆为仄声,则可能拗口。

    总而言之,为京姓男孩命名,是一场在简约形式下追求深度与美感的创作。它考验的不是辞藻的华丽,而是用字的精准与巧思。一个成功的名字,应如一幅写意画,留白处皆成意境,让人回味无穷。

    京姓的历史名人

    京房西汉,字君明,本姓李。东郡顿邱人,因其爱好吹奏音律,自定京氏,曾任魏郡太守,后来被宦官石显所害。受《易》于梁人焦延寿,其学以纳甲、八宫、世应、飞伏、五星四气等妄言灾异。由《汉书·艺文志》看,当时有《孟氏京房》十一篇,《灾异孟氏京房》六十六篇,《京氏段嘉》十二篇。至隋,京氏《易》尚存十种,七十三卷。西汉孟喜及京房易的特点,把卦爻配以月日星辰,把周易与阴阳消长紧密的结合起来,并强调天地人三才一体之论。人在宇宙间,日月运行与人事有着密切的关系。“阴阳运转有无之象,配乎人事八卦,仰观俯察在乎,人有隐显灾祥”(京易)。阴阳消长,天体运行是宇宙自然的客观替身,是不能改变的,顺其者和谐,逆其者悖乱。京房氏上承三才之道与天人合一之说,把阴阳五行,日月星辰纳入到卦中,用数学积算的模式推断灾祥,这一完整的易学体系实现了周易预测的占筮实用化。然而京房易绝大部分都己失传。流传下来的,只有三卷《京房易传》。至清朝时将其编入四库之中,其遗法就是流传于民间的火珠林法。自从京房易学在西汉出现以后,数千年来流传不衰,历代都有学者对此术进行研究、充实、修正、提高,其著作层出不穷。如晋代的《洞林》、唐宋时的《火珠林》、明代时的《断易天机》、《卜筮元龟》、《易林补遗》、《易冒》、《卜筮全书》,以及前清的《易隐》,乾嘉之后的《增删卜易》与《卜筮正宗》。

    京相璠晋朝,著名学者、地图学家。他和裴秀(223-271)等人所著《禹贡九州地域图记》十八篇并绘制:“一寸为百里。”的全国地图《方丈图》,并总结出“制图六体”,即分率(比例尺)、准望(方位)、道里(距离)、高下(地势起伏)、方邪(倾斜角度)、迂直(河流道路的曲直)作为绘图六原则。而放马滩木板地图除没有明确的分率外,余皆具备,这说明当时的绘图水平是相当高的。否则,怎么会有“秦亡,刘邦入咸阳,收秦图,书而藏之”呢?这些地图基本上反映了战国晚期至秦统一时中国最早的县——邽县的地理概况。是世界上迄今尚有文献记载的地图制图学水平最高的基本理论。

    京镗(1138—1200),字仲远,晚号松坡居士,豫章(今江西南昌)人。高宗绍兴二十七年(一一五七)进士。历知江州瑞昌县。孝宗召对称旨,擢监察御史,累迁右司郎官。金人吊高宗丧,镗为报谢使。还,除权工部侍郎。淳熙十五年(一一八八),授四川安抚制置使,知成都府。光宗绍熙二年(一一九一),召为刑部尚书。五年,签书枢密院事、参知政事。宁宗庆元元年(一一九五),除知枢密院事,庆元二年(1196)拜右丞相,六年进左丞相,封翼国公。与韩侂胄共执国柄,申党人之禁。六年卒,年六十三。卒后赠太保,谥文忠,后改谥庄定。有诗集七卷、词集《松坡居士乐府》二卷,《文献通考》传于世。事见《诚斋集》卷一二三《京公墓志铭》。《宋史》卷三九四有传。

    京姓的姓氏起源

    京姓主要源自:姬姓、姜姓。

    京姓京姓起源一

    源于姬姓,出自春秋时期郑武公之子公子段的封地,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。春秋时期,郑国君主郑武公姬掘突(公元前?~前744年)之子公子段(公叔段、太叔段、共叔段)被封于京(今河南郑州荥阳京襄城),其后人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,称京氏。郑武公是郑桓公姬友的长子,

    初任周平王姬宜臼的上卿。他乘护送周平王东迁都城至洛阳之机,先后攻灭了郐国、虢国,建立了新的郑国,定都于新郑(今河南新郑)。郑国在春秋初年为强国,后逐渐衰落。共历二十三君,时四百三十一年,于公元前375年最终为韩国所灭。郑武公有两个儿子,大儿子是在他母亲武姜氏睡梦中生下的,取名为姬寤生。二儿子名姬段,长大后一表人才,面如傅粉而且有力,唇若深朱却又善射,武姜氏十分喜欢姬段,所以想立姬段为世子。但郑武公以长幼为序,没有答应。郑武公去世后,长子姬寤生即位,就是郑庄公。武姜氏偏爱姬段,便屡次在郑庄公面前替叔段要求封邑:先要制邑(今河南汜水),郑庄公因为那是一处险塞,不肯给姬段;武姜氏又要京邑,郑庄公便答应了,封姬段在京,世人称之为京城太叔。

    姬段封于京邑以后,一心想争夺郑国君主之位。他第一步先命郑国的西鄙、北鄙的地方兼属于自己,不久又把这两处地方完全划做自己的领土,一直达到廪延(今河南延津)。第二步他便修筑城池,招练兵马,并与母亲武姜氏密谋约好日期,请她做内应,一举攻破郑国都城。郑庄公掌握这些阴谋后,先不动声色,等待姬段自己暴露反叛之情。姬段和武姜氏自以为得计,积极准备,然后在一切就事时,郑庄公突然命大夫公子吕带了二百乘兵车去打京城。姬段没料到京城里所有的民众都背叛自己,一败涂地,只得逃到鄢邑(今河南鄢陵)。郑庄公又指挥兵将追打过去,姬段立足不住,远逃到共邑(今河南辉县),并在那里自杀了。在太叔段初封京城的时候,大夫祭仲曾劝谏郑庄公道:“京城太高大了。把这地方封给太叔是很不妥当的。”郑庄公装着很无奈的样子说道:“这是太夫人姜氏的意思啊,有什么办法?”祭仲又说:“她哪里会厌足,不如提早防备,不要使他们的势力发展开来才好。”郑庄公就说:“他们多做不合理的事情,一定会自走到死路上去的,你姑且候着罢!”等到了姬段的势力渐渐发展的时候,又有公子吕一再劝谏郑庄公,叫他赶快翦除姬段。郑庄公却说:“不必,他们的势力变得愈雄厚,便崩倒得愈快!”由此可见郑庄公的处心积虑,要想加重姬段的罪状,以便一举将他除掉。可见郑庄公的手段是何等的毒辣!而后的郑国所以不致造成分裂的局面,也就靠着郑庄公的深谋远虑。

    人名常用字

    京姓的百家姓姓氏排名

   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
    最新11972018年2014年
    2013年2007年2006年
    1995年1987年1982年
    明朝元朝宋朝
    北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