续姓本就自带古风文脉,为男孩取名更需在书香墨韵中寻得独特气韵。传统的“文”、“轩”、“墨”等字虽好,却易入俗套。qmw98小编认为,不妨将目光投向更为清雅、蕴含学术纵深感的字眼,营造出一种“青衫遗世,腹有诗书”的卓然气质。
譬如“续观庐”一名。“观”不仅是看,更是一种洞察世界的哲学姿态,源自《周易》“观乎天文,以察时变”,带有冷静的思辨色彩。“庐”字则一扫富丽堂皇,取意文人雅士安身立命、治学修心的精神家园,如诸葛孔明之“草庐”,意境幽远,谦冲而内涵乾坤。此名组合,颇有几分隐于市井、心观天下的智者风范。
再如“续闻韶”,则更显高雅脱俗。“闻韶”典故出自《论语》“子在齐闻韶,三月不知肉味”,形容孔子被上古雅乐深深陶醉。以“闻韶”为名,直接将孩子置身于至高无上的艺术与礼乐文化熏陶之中,寓意其天生对美好与高雅事物有非凡的感知力与共鸣,气质清贵,不同凡响。
在构思这类名字时,qmw98小编建议跳出单纯堆砌文雅字的思维,转而追求一种“场景化”的意境塑造。名字不应只是一个标签,更应是一幅微型画卷,一段无声的典故,能让人在称呼间,仿佛看见一个在书斋中凝神静读,或于自然间感悟哲思的少年形象。这种命名思路,追求的正是“名如其人”的最高境界。
音律的考究亦是关键。续姓为去声,后续名字选用平声字为主,能形成抑扬顿挫的听觉美感,如“续承简”(去-平-上)、“续清涵”(去-平-平),读来朗朗上口,余韵悠长。总之,为续姓男孩赋予一个不落窠臼的书卷之名,是对其精神世界的第一笔深刻描画,值得细细斟酌,反复涵咏。
人名常用字
续姓的姓氏起源
①、源于上古,以人名为姓。上古时虞舜有七个贤德的朋友,其中一位名叫续(读xù)牙,为续姓始祖之一。
②、其二是根据《通志·氏族略》和《万姓统谱》上记载,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狐鞠的后代,亦称续氏。春秋时代的晋国大夫狐鞠,他由于被封采食于续,世称续简伯。
始祖:续牙、续简伯。
河东郡 秦置,治安邑(今山西省夏县北),晋移治蒲坂(今山西省永济东南)。隋废,寻复置,即今永济县治,唐改蒲州,复改为河中府。东晋侨置南河东郡,南齐曰河东郡,隋废,故治在今湖北松滋西。
雁门郡 战国赵置,秦因之,今山西旧代州宁武之北部及朔平南部、大同东部北部皆其境,汉雁门郡治善无(今山西省右玉南),后汉移治阴馆(今山西省代县西北),三国魏移治广武(今代县西十五里),后魏移治古上馆城(今代县治)。
续姓的历史名人
续简伯续姓始祖之一
续咸西晋(约221-约317),十六国后赵文人。字孝宗,上党(今山西潞城东北)人。好学,西晋时尝师事杜预,专《春秋》、郑氏《易》,教授常数十人,博览群言,高才善文论。又通刑律。晋怀帝永中,历廷尉评、东安太守。尝为刘琨从事中郎,后没于石勒,勒以为理曹参军。卒于石虎时,年九十七。《晋书·儒林·续咸传》谓咸尝著《远游志》、《异物志》、《汲冢古文释》皆一〇卷。然三书于《隋书·经籍志》中皆不见著录,疑《晋书》所载,盖承袭前人文字,实未见其书。其他续姓名人有:,元学者续执中,红巾军起义将领续继祖
续姓近代名人
续桐溪(1879-1926),近代民主革命者。字西峰,号寒泉,山西崞县(今原平)人。1902年(光绪二十八年)入山西大学堂肄业。1905年加入“同盟会”,旋辍学回乡,创设“川路”学校,暗授兵法,并以《民报》为秘密课本。1907年前后,谋于归化(今内蒙古呼和浩特)、包头(今属内蒙古)等地起义,计泄而败。“辛亥革命”时任忻、代、宁(今忻县、代县、宁武三县三角地区)公团团长,到大同(今属山西)抗击清军。1912年公团被阎锡山解散,至太原(今属山西)充巡警道,设平民工厂,一时市无乞丐。1913年归里,开采煤铁。在宏道镇设织布厂,并开复广济渠。1914年张汉卿、冯钦哉在包头举事,拟驱逐晋北镇守使孔庚,迎他讨伐袁世凯,以此遭阎锡山缉捕,逃往陕西。后奔走于华北各地,曾参与国民军冯玉祥、胡景翼、岳维峻等部反对曹锟、吴佩孚的战争,并进行反对阎锡山的活动,1926年在天津病死。





